对话嘻嘻弗斯:尽量晚一点投降
广告行业的光谱两端,站着两种人。
一种给自己涂满油彩,贴上羽毛,渴望走到台前;
另一种习惯隐藏于作品之后,会觉得聚光灯太刺眼。
没有好坏,只是选择。
那么,嘻嘻弗斯是哪种呢?
最近,他和团队为伊利打造的项目,让蒋奇明化身柠檬,给广告圈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,也让嘻嘻弗斯本人频频进入行业媒体的视野。
《审判一颗柠檬》但我们猜测,他大概率是后者,因为:
◆职业生涯覆盖了4A、热店、自己创业的他,有不少奖牌可以摆,不少资历可以炫,不过,他并没有把他的小红书打造成一面功勋墙,分享更多的反而是一些并未出街的项目,他对它们的称呼很有感情色彩,叫“遗珠”。
◆让他感觉“广告并非全无价值”的时刻,是收到了一条简单真实的用户评论。
很显然,他不是想贴满羽毛装饰自己的那类人。
所以,我们抛给他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。
而他的回复是:
一位谦和,甚至可以说温柔的、正在自己创业当老板的、文案base广告人。
这是我们和他聊天之前的印象。
聊完之后,我们发现,他很懂得保护自己锐利的一面,而对于广告人来说,这种锐利几乎等同于创作热情。
他的性格有点“作品即人”的味道。在他8年来的诸多作品里,你很少能看见大开大合的东西,一以贯之的是藏在冷静审慎之下的,淡淡的冷幽默。
他和他的作品,都是敞开的,但因为有自己的坚持,并不强求被理解——能收获共鸣很好,倘若理解不了,至少也不会觉得冗余。
“嘻嘻弗斯,有哪个瞬间你觉得石头被你推动了吗?”采访的尾声,我们问道。
他思考了很久,很久。
“我享受名利的结果”
数英:你有怀念4A生活的时刻吗?
嘻嘻弗斯:如果给怀念定1-100的数值的话,我的程度大概是1,怀念的理由是4A的厕所很干净,很明亮。
数英:你吐槽得好高级,有一种说法是,广告行业青黄不接,很多刚入行的年轻人,基本概念都很混乱,4A出来的人,至少基本功是扎实的。
嘻嘻弗斯:我觉得分人。要看具体的人。不过我认同方法论很重要。一个组织没有方法论层面的共识是很致命的,因为那代表,大家没法判断一个创意的好坏,想创意也只能是拍脑袋。
举个例子,我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听领导说过“我觉得你这个不算idea”,但假如你继续追问他,什么是idea,他大概率也说不出来。
而对4A来说,能分清concept和idea,是最基本的东西。拿4A那套东西去教现在刚入行的新人,完全够用。
小红书@嘻嘻弗斯啊
数英:你不喜欢臃肿迟滞的组织体系,那你自己的团队现在是怎样分工合作?
嘻嘻弗斯:我们现在人少,基本所有项目大家都一起聊。我一直觉得策略、创意、account分部门的状态正在松动,甚至即将被淘汰。未来从业者能力要更全面。
创意如果完全不懂策略,不知道行业怎么赚钱,不知道公司业务价值在哪,是很可怕的;阿康如果完全没有创意Sense,地位低情绪劳动重,也很难受。其实热店诞生以来就有岗位合并的趋势,只是最近越来越明显。
数英:能具体说说你对岗位合并的理解吗?因为就像你说的,这个趋势已经持续很多年了,但实操会有各种问题。
嘻嘻弗斯:我不是鼓励客策一体或者无脑地合并组织架构,而是想说以前4A的那种部门划分太过于死板,部门和部门之间几乎没有交流,甚至很多部门是互相瞧不起的,创意觉得卖不过稿就是account的问题。未来的广告人不一定要一个人干三份活,但拿创意来说,一定要同时具备策略思维和业务思维。
数英:你现在自己当老板了,那你有没有哪个瞬间,突然共情了你以前的上级?
嘻嘻弗斯:太多太多了。超级多。
以前我只需要想创意,我不会去思考公司的经营压力,比如今年我要带团队做多少项目,这些项目到底有没有盈利……之前我会很反感别人拿着这些问题来和我说。但自己创业了之后,我就是要思考这些事情,越想越觉得他们之前说的一些话,太对了。以前觉得老板天真,现在发现自己才是天真的那个。
数英: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好老板吗?
嘻嘻弗斯:还在学习。我这半年最苦恼的是怎么为团队找到更多合适的人。
嘻嘻弗斯团队合照
数英:假如你面试到了多年前的自己,你会把他招进来吗?
嘻嘻弗斯:那太好了,那我就敢扩张团队了。我就是想找把广告当事业的人。
数英:你是在什么时候发觉,广告对你的意义,不只是一份工作,而是事业了?
嘻嘻弗斯:我觉得并不存在一个顿悟的瞬间,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也有点被推着走的味道。做得越久越会发现,自己还会在这一行,多少还是有一点天赋,有一点热爱的,那它对我的意义自然就不止于养家糊口。
小红书@嘻嘻弗斯啊
在一个行业里,你还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能往上走,它就会成为事业;如果感觉做到头了,那它就只是份工作。
数英:两个选项,一是“感谢广告收留了我”,二是“广告没我就完蛋了”,你觉得自己更像哪种?
嘻嘻弗斯:都不是。我没有傲慢到觉得广告非我不可,也没有卑微到觉得是广告收留了我。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,我相信自己做我擅长的事,在任何细分领域都能做好。
数英:你擅长写作。
嘻嘻弗斯:对,我很早就开始写小说,纯文学。现在也想写,但没时间。
数英:那你会不会觉得,AI出现之后,创作带给你自己的价值感越来越稀薄了?
嘻嘻弗斯:完全不会。我们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听过一句话——“成功就是99%的汗水+1%的天赋。”AI没办法做到天赋、或者说灵感的那1%,它只是在计算和整合已有信息,而对创意工作来说,很多时候那1%就是一切。
数英:那有人可能会想问:“我就是没有天赋,怎么办?”
嘻嘻弗斯:我觉得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,还没到需要比天赋的时候。
数英:但你好像有一段时间没有做文案特别重的项目了。
嘻嘻弗斯:有两个理由。
第一,我近几年在有意识地避免自己和团队太过于依赖文案,想增加一些竞争力的来源。
第二,我不喜欢自己写的文案被改。写得越多留给客户改的空间越大,索性不写。
但未来如果有合适机会,我肯定也想多做一些尊重文案思维,空间比较大的项目。
数英:大家都不喜欢自己创作的东西被其他人干涉,但出发点不一样,你最讨厌的是什么?
嘻嘻弗斯:只要能改得更好,更加分,我都欢迎。可是大部分情况是越改越差。而且改动者往往不是为了业务目标,而是因为个人偏好、职场上的安全感,或者单纯Sense不够。
小红书@嘻嘻弗斯啊
数英:有一个点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,你是上海人,在oookini期间也刚好参与了《上海 在路上》那个项目。
嘻嘻弗斯:是的。我有时候会开玩笑说,我爱上海就像伍迪·艾伦爱纽约。我做广告大部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,其实都来自于oookini。他们就是踏实做创意,基本功也扎实,愿意给年轻人机会,我就是在那里做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,慢慢开窍的。
数英:你刚入行的时候好像对拿奖这件事情比较积极,现在明显淡了,是因为越来越不喜欢那种自我包装的感觉了吗?
嘻嘻弗斯:坦白说,我很享受名利。但我不喜欢华而不实的名利。
数英:那什么样的名利是不虚幻的?
嘻嘻弗斯:在客户面前的话语权越来越大,能对话到的客户层级越来越高。
我想要这种名利,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保护我的创意。
“石头滚落下来的时刻比较多”
数英:你知道,因为你的名字,我们就会很想问你一些关于石头的问题。
嘻嘻弗斯:哈哈,你们可以叫我嘻嘻,也可以叫我弗斯。
数英:你觉得西西弗斯推石头这件事,对应到广告语境大概是怎样的意思?
嘻嘻弗斯:我觉得做广告,或者做创意这件事,就像推石头一样。过程中你肯定会非常累,会遭遇非常多石头滚下来的时刻,但你还是在推。最关键的是,广告不存在一个完美的终点。一旦你做出来一个在你当前水平看来完美的东西,你马上就会想去追求更高的东西。所以,不断地把石头往上推的这个过程,反而更有意义。
数英:你有没有觉得“这个破石头我实在推不动了”的时刻?
嘻嘻弗斯:太多了。今年会更加频繁一点。因为我现在不是像去年一样只想着“活下来”。不管是生意、团队待遇还是业务类型的突破,我都觉得今年需要做一些进步,但现在并没有很明显地改善,这就会让我比较焦虑。
数英:那想点开心的,有没有觉得石头被你推动了的时刻?
嘻嘻弗斯:可能最近琐事太多,有点麻木了,一时还真想不到。
数英:我们很喜欢你们团队为RIO强爽创作的那个项目,一眼即明的好。
嘻嘻弗斯:
谢谢,那个合作过程蛮有意思的,我们和强爽客户认识也很巧。本来我们去RIO参加另一个子品牌线的比稿,然后强爽的客户坐在下面旁听,觉得我们很有趣,就来问我们想不想做她的项目。
数英:看,石头还是动了。
嘻嘻弗斯:是的。我觉得广告这行的好处就是它是一个反馈机制比较短的行业。基本上你做完一个项目,出街了,就可以获得一次正反馈。如果过程中和客户合作得很愉快,也是很大的正向力量。
只要还有项目能顺利出街,那一刻就是石头往上动了一点。
数英:能描述一下你觉得合作起来很愉快的甲方的特质吗?
嘻嘻弗斯:该强硬时很强硬,对广告有自己的理解,自己会思考什么东西适合传播、容易被接受,不容易摇摆。不是只当老板的传话筒,也不会放弃思考,完全被代理商“忽悠”。
小红书@嘻嘻弗斯啊
数英:你一般会因为什么理由拒接一个项目?
嘻嘻弗斯:我感觉我经常拒绝项目。可能是业务类型不合适、预算严重不匹配、时间太赶做不出好东西,或者聊一次就感觉客户心思更多在职场糟粕那一套上的……都拒绝。
数英:不担心生存问题吗?
嘻嘻弗斯:哪怕不赚钱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,我觉得“有所不为”比“饥不择食”更重要。乱接项目做砸了,消耗的是团队士气和公司口碑,长期看更致命。而且我们其实很幸运,遇到了不少好客户,也有一些回头客。
数英:现在整个行业压力都挺大,好项目也可遇不可求,你会怎么调整自己心态?
嘻嘻弗斯:我觉得很正常,近一两年都是广告小年,客户预算少,愿意尝试品牌建设、做大课题的少。好东西需要土壤。量少了,好东西自然更稀有。但是你会发现,那些真正好的作品,消费者认可度是很高的。
数英:你最近有什么印象深刻的项目吗?
嘻嘻弗斯:今年我喜欢《中国小朋友》,去年我比较喜欢的视频类的项目是皮爷咖啡的《Coffee People》。
《中国小朋友》
我觉得这两个案子放在今天,都有点「不合时宜」,但这恰恰是我喜欢他们的原因。很多人唱衰视频广告无非就是说,你们拍的东西这么多文案,没人要听没人能看完,皮爷咖啡那条呢,几乎没有文案,但又有人会说太小众了、我get不到云云。
《Coffee For Coffee People》
这两条片子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广告范本,我觉得现在的大部分广告都已经失去创造力了,完全就是在谄媚消费者,消费者喜欢什么流行语就写什么。但好的广告不是他们爱看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,而是我们把一个东西做得足够好,自然就有人爱看。我从这两条片子身上能看到这种创造力,他们在试图引领大众文化,而不是媚俗。
数英:你平时会用提问思维去推导策略吗?
嘻嘻弗斯:
会。拿到Brief梳理策略时,我会问自己:竞争对手是谁?品牌/产品/理念对抗的是什么?把反面搞清楚了,正面想要什么就清晰了。
数英:能再给我们分享下你平时的工作习惯吗?比如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?
嘻嘻弗斯:最理想状态是绝对安静,没有干扰,有至少2小时的大段时间来专注思考。我不喝咖啡,但是我会喝奶茶。我还有一个特点是想创意的时候,完全不能听中文歌,因为我会一直想歌词。
数英:你最近有没有被什么歌词触动到?
嘻嘻弗斯:我最近刚建了一个歌单叫《黄伟文牛X》,因为我发现黄伟文的很多歌词是有idea的,比如《苦瓜》是用苦瓜这个意象来讲人生,《沙龙》完全就可以拿去做某个相机品牌的manifesto,我最近印象最深的一首歌是《紧急联络人》,它就有个特别巧妙又动人的洞察,是很多情侣会把对方的手机号码设置成自己的紧急联络人,分手后都忘记更换,然后整首歌的故事就从这个设定展开。
数英:灵感卡壳,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你会怎么办?
嘻嘻弗斯:硬想没用。我的办法是彻底离开工作环境,做反差大的事情,想办法让自己放空。可能会玩会游戏。
数英:你做过不少游戏类的项目。
嘻嘻弗斯:是的,这种项目做起来很有趣。而且做熟了之后感觉触碰到了一些共通的东西,越做越顺手。
数英:石头滚动起来了。
嘻嘻弗斯:是的。
还要推石头吗?人生在世,除去睡眠,工作大抵占据了我们最多的时间。职业,也因此悄然塑造着我们。
如今的嘻嘻弗斯,虽肩负老板与创意人的双重身份,但骨子里透出的,仍是那股纯粹的创意人气息。
这种纯粹,并非不谙世事的理想主义,而是在深谙规则、承担压力之后,依然选择将最核心的驱动,锚定在对“好创意”本身的执着与信仰上。
采访过程中,他给我们讲了一些“未完成”或“被腰斩”的故事。
遗憾的背后,是对自己创意的笃信——就像一位瓷器匠人,对自己研制的配方有足够的自信,也真的下了笨功夫,在窑火前守了三天三夜,但最终却因一场无从预料,无法躲避的骤雨,看不到自己的作品问世。
巨石沉重,山路崎岖,石头滚落是常态。
还要再推一次石头吗?
“我小时候特别喜欢DC漫画《守望者》,里面有句标志性台词是‘永不妥协’,我一直记到了现在。”
嘻嘻弗斯说,“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向现实妥协,而是你要坚持到最后一刻,想尽所有的办法之后,再妥协。”他低头想了一会,又继续说:“尽量晚一点投降。我觉得就是抱着这种较劲的心态,让我对创意的标准要比其他人更高一点。不管发生什么事,客户有什么样的要求,或者有怎样的突发状况,都尽量晚一点投降,用尽所有办法把这个东西改得好一点,而不是碰到一点问题就直接摆烂。一直投降的人永远都做不出好创意。”
是的,滚石不生苔。
山顶或许永不可及,但每一次推动,都让山风,有了新的形状。
写在最后:
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“信”
人各有信
你信自己我信命
他们「信了广告的邪」
所以在这行做到今天
为什么而信?
信带来什么?
这是数英专题内容「信了广告的邪」。
往期中,我们与小宇宙、马吐兰、金思涵展开了对谈,
此为第四篇,对话嘻嘻弗斯XXFS 创始人,嘻嘻弗斯。
后续更多内容,敬请关注!
采访:Dreamer、Edith
撰文:Edith
数英专题内容「信了广告的邪」
【往期回顾】1.今天的年轻人,有他们自己的社交方式
2.红牛什么都干,除了生产红牛3.百条从业信条,你信几条?|乘信而行·信条4.得力,新晋国谷天堂5.社群营销教科书,lululemon深度拆解百万广告营销人,都用数英更多行业信息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↓↓
阅读原文
网站开发网络凭借多年的网站建设经验,坚持以“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化”为宗旨,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品质建站服务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如果您有网站建设、网站改版、域名注册、主机空间、手机网站建设、网站备案等方面的需求...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13245491521 13245491521 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 项目经理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