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色中绕不开的经典配色技术Technicolor
如果开始研究电影史,必定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公司与技术流程,正是这些元素构筑了我们今日的电影产业。
在色彩领域,“特艺色"(Technicolor)工艺尤为耀眼。严格来说,它包含超过五种不同的技术流程。
这项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?它又如何影响了早期好莱坞?这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特艺彩色的工艺原理,追溯其发展历程,并通过经典电影案例展现其魅力。
是啥特艺色?
“特艺色"一词实际指代Technicolor(特艺集团)在20世纪前期研发的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。这个技术通过多层染色工艺创造出鲜艳持久的色彩效果,成为彩色电影黄金时代的代名词。
好莱坞为何选择特艺色?
《绿野仙踪》特艺色在同期色彩技术中具有显著优势,且持续迭代创新,始终保持着技术前沿地位。尽管初期成本高昂,但观众对彩色影像的天然向往形成了强大驱动力。人们认为这就是未来,并愿意承担前期成本,因为他们相信后续的票房收入可以弥补这一投入。
1934年《福布斯》杂志就曾刊发专文盛赞该公司前景。特别是随着《绿野仙踪》(1939)与《乱世佳人》(1939)等采用特艺色技术的影片大获成功,好莱坞对其推崇更甚。这些影片不仅取得惊人票房,更树立了公众对彩色电影的审美标准。
此后,特艺色正式步入鼎盛时期。
特艺色的视觉特征
Technicolor 公司通过提供彩色电影的标准,巩固了他们在好莱坞的地位。它的特点是色彩大胆,视觉奇观感强烈。它还可以让电影制作者强调情感和主题,创造象征意义,并增强电影的整体叙事效果。
它的特点包括:
色彩鲜艳:Technicolor (尤其是三色法)以其丰富、饱和的色彩而闻名,比早期的彩色冲洗法更加鲜艳和稳定。
亮度增加:Technicolor 电影通常表现出更强的亮度感,白色更亮,光芒四射,进一步增强了视觉冲击力。
技术复杂:该工艺涉及专门的摄影机、冲印实验室和熟练的技术人员,因此成本高昂,技术要求高。
特艺色工艺演进史
要理解特艺色,需追溯其如何不断革新电影呈现方式。自好莱坞诞生之初,这家公司便致力于将Technicolor色彩搬上银幕。
1.早期加色法系统工艺 1 (1916-1917):采用棱镜分光器同步曝光两条胶片,分别记录红绿两色,通过叠加投影形成彩色画面。
2.双色减色法系统工艺 2 (1922-1928):特殊摄影机分别捕捉红绿两色负片,最终合成单条胶片。
工艺 3 (1928-1932):改良版双色工艺,通过化学染色将两色图像印制于单条胶片。双色工艺代表作:大海的代价(1922),黑海盗(1926)。
3.三色工艺(1932-1955黄金时代)
工艺 4(1932-1955 年):这个工艺使用分光镜摄影机同步记录三条黑白胶片,分别过滤红、绿、蓝三原色,经特殊处理合成全彩影像。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带来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与美感,更彻底改写了观众的观影体验。
三色法代表作:《罗宾汉历险记》(1938)《乱世佳人》(1939)《绿野仙踪》(1939)《幻想曲》(1940)《狂恋》(1945)《雨中曲》(1952)
4.后期转型期(1955-1974)
《巴里·林登》工艺 5 (1955-1974):为应对伊士曼彩色胶片的竞争,Technicolor开发出兼容技术,可直接用伊士曼负片制作拷贝以降低成本。
后期代表作:《迷魂记》(1958)《宾虚》(1959)《教父2》(1974)《巴里·林登》(1975)
重温特艺彩色经典
了解这些技术沿革后,不妨重访经典。建议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,观察银幕上色彩如何逐步明亮鲜活,感受工艺演变带来的视觉革命。
这些经典胶片中跃动的色块与光影,至今仍在启示创作者突破想象边界。
如果你想要更加深入的学习调色技巧,欢迎加入HOMEBOY调色职业班。课程全面涵盖成为职业调色师的基础必备技能:色彩理论、画面观察方法、色彩科学、调色思路、调色技巧、调色流程,涉及对影像控制各个环节的把控。
从实战案例教学,到客户沟通技巧和新人入行秘籍,助你开启职业大门。加入调色课程订阅会员,只需要799/年,即可享受到500+节课程,以及平均每月2次更新的直播教学+视频课程的无限制观看和学习。还有调色练习素材、独家LUT、静帧等资源免费下载。????扫码即可加入会员????
网站开发网络凭借多年的网站建设经验,坚持以“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化”为宗旨,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品质建站服务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如果您有网站建设、网站改版、域名注册、主机空间、手机网站建设、网站备案等方面的需求...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13245491521 13245491521 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 项目经理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