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李焕英」证明,女导演拍女人才是真的绝
本文授权转载自「Mtime时光网」
(ID:V_Mtime)
《你好,李焕英》破40亿。
贾玲离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,仅剩《神奇女侠》(约53亿)的一步之遥。
时间往回倒,没人预料逆袭的黑马竟是贾玲自己。
也没人敢设想,一个女导演能拍出“战狼”级爆款。
票房登顶外,本片后期口碑,还被推起另一层意义——
这个女导演所拍的女性故事,在向来由男导演和男演员霸屏的春节档,让众多女性观众,感受到宽慰与振奋。
精神股东们真情实感地关心本片票房
贾玲和“李焕英”,成功起飞。
在她们看来,或许还能为未来大银幕,争取更多不同的女性故事或形象。
而较之以往,女导演创作出的女性角色,总与男导演镜头下的,有着明显不同。
具体区别在哪,今天时光君想借《李焕英》展开话题,和你讨论一番。
她不只是少女
尽管《李焕英》开头,贾玲自叙“从我有记忆以来,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,所以我总忘记,她也曾是花季少女。”
穿越之后,贾晓玲去见的也是少女时代的李焕英。
但”中年妇女”和“花季少女”,两种形象,并没在电影里出现对立。
抛去贾玲母亲的身份,李焕英也有她的角色魅力,且不分年龄段。
面对女儿高考失利,瞒骗自己。
中年李焕英尽管生气,更在意女儿那句“我就是没出息”的自嘲。
身处民风依旧保守的80年代,少女李焕英和贾文田秘密恋爱三年。
后来还自己做主领证,赶在时代之前,体验婚恋自由。
两个阶段,两个演员来演,你却很难讲,少女李焕英青春美好,老了以后反倒俗气唠叨。
少女时期,受到厂长儿子的追求不动摇。
中年也就不会因家长里短的攀比,歇斯底里。
对女儿一以贯之的爱护与肯定,结尾才有了证明“这辈子过得很幸福”的相同选择。
这种形象上的完整与自洽,其实很少在非女性为叙事主体的电影中看到。
毕竟大多时候,她们的转变,都只服务于推动剧情发展。
当镜头不再围着少女目眩神迷,尊重也歌颂平凡的中年妇女。
正是《李焕英》引起女观众全方位舒适,被过高捧为“女性主义神作”的原因。
数据来源:灯塔专业版
而中年女性的体面与魅力,往往在女导演的作品里,才有机会出现。
2004年,张艾嘉拍出《20 30 40》。
主角是三个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,由她出演的40岁女人Lili,和老公离婚后走向生活崩溃:
“我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。”
很快却重新振作,对着镜子“骚首弄姿”,准备去和单身的钻石王老五约会。
这是全片最为华彩的段落。
更早的1995年,许鞍华已经用《女人四十》,把准备息影的萧芳芳捧上影后之座。
阿娥身上,有着中年女人要面对的典型问题:
操持鸡飞蛋打的家庭生活,负担患病公公的养老问题,工作上愈发力不从心,迟早被漂亮的新人取代。
生活琐碎,磨人憔悴,电影里处处可见对中年女性境遇的细致观察与温情体谅。
也留下阿娥脾气火爆却坚韧善良的经典形象。
十多年之后,张艾嘉用《相爱相亲》延续《20 30 40》的角色架构。
而许鞍华则不断拍着像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《桃姐》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》,这样没市场的老人戏。
两位港台女导演撑起半壁江山,填补华语大银幕上,中老年女性形象的稀缺空白。
相较之下,贾玲尊重中年女性的创作诚意,其实更像是尊重母亲下的无意之举。
结果跨出这一步,已经成功一半。
女人也有欲望
一个有趣的现象,女导演们会不避讳地去展现女性的“欲望”。
欲望,指两个层面,生理上和心理上。
一部较为冷门的青春片《黑处有什么》,青年女导演王一淳自编自导,能称之为“少女版《杀人回忆》”。
剧情是以一起连环奸杀案,去激发年少的女主角对性的好奇与探索。
这是少女的性欲萌动。
再说《相爱相亲》,张艾嘉为自己饰演的女主角岳慧英,精妙地设计了一场春梦。
结尾揭晓春梦对象为年轻时的丈夫。
这是中年女人的性欲回溯。
杨荔纳的《春潮》,从片名到最后流经祖孙三代人的“春水”意象。
明显在郝蕾复刻余虹的单身母亲形象下,别有一层意味。
滕丛丛的《送我上青云》,更极为难得地借姚晨的盛男之口,直接露骨地表达爱意:
“我想和你做爱“。
因为治疗卵巢癌,即将失去性欲的盛男,想借男性的身体,最后体验一次快感。
结果还是靠自己获得“上青云”的欢愉。
从女性电影的角度来看,这段激荡观众内心的突破性结尾,值得被影史记住,然而看过这部片子的人,还是太少。
当然文晏在《嘉年华》里,也不忘冷静克制地表现,性暴力对女童的伤害。
女导演用她们的创作表达,在银幕上一点点找回,女人对性的需求和主动权。
另一边,她们也让女主角打破真善美光环。
尤其见薛晓路和汤唯合作的三部曲。
《北京遇上西雅图》小三女主角因为拜金去代孕,第二部又成了周旋在几个男人身边的“浪女”。
《吹哨人》继续被骂和已婚前男友纠缠不清。
这些带有毛边的塑造,也为女性角色,提供更为真实可信的人物弧光。
否则仅是停留在一些刻板浅层的标签上。
想一想电影里通常出现的女配角们——
追求物质就是“拜金”,和男人走得近就是“绿茶”,身材好必须卖弄性感,肥胖注定沦为受欺辱耻笑的丑角……
以及女主角的典型分类。
要么提供纯真甜美的初恋情结,要么任劳任怨甘愿牺牲的大婆形象。
有一类电影,两种都想要
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展现人性复杂,不该以道德标准去衡量评判。
那么电影里的女主角,又为什么不能拥有正常的物质追求,释放她的野心,她的欲望,甚至是她的缺陷呢?
在其中,更为关注追求自己的人生与价值。
很可惜。
我们大部分电影,看得到“完美女人”,看不到“完整的人”。
她们又何必撕逼
还记得大陆首个破亿女导演,是谁吗?
徐静蕾。
靠的是,2010年的《杜拉拉升职记》。
旧片重提,时光君无意为它不及票房的口碑翻案。
单说本片职场设定悬浮。
但作为职场女新人在500强企业的上位史,它展现的职场宫心计、女白领撕逼戏,其实远没有观众想象且期待的火药味十足。
电影里,杜拉拉(徐静蕾饰)初入DB,结识女同事海伦(吴佩慈 饰)。
海伦教她职场的层级划分,以及公司条规的种种禁忌,两人很快成为好姐妹。
按照正常的宫斗套路展开,海伦后期很有可能,与上位的杜拉拉反目,或者暗地里下绊子。
一张剧照脑补一场大戏
结果,杜拉拉成为人事经理后,第一个要开除的人,就是犯规的海伦。
海伦没有用姐妹情,去绑架指责杜拉拉,反倒转而安慰她:“不会开人的HR,不是好HR“。
而杜拉拉在职场上遭遇的难题和危机,也很少有来自同性间的嫉妒与陷害。
HR副总监玫瑰(莫文蔚饰),不曾因杜拉拉和自己的前男友走在一起,就对她各种挑刺,相反同样认可她的工作能力。
尽管本片,没达到如今歌颂女性互爱互助的高度。
女人之间只有体谅和欣赏,也达成了叙事主题的需要。
《小时代》四部曲中,郭敬明用”时代姐妹花“的狗血误解与华丽撕逼,去证明自己对女性友谊的虚伪想象。
富二代顾里,租大别墅买名牌包裙,收养着自己的三个闺蜜。
和林萧争吵,一句霸道总裁式的”我养你啊“,足以感动全场。
这样当爹又当妈的友情,相信翻遍整个大上海都找不到一例,岂不正是用廉价的笔触,空造着奢侈的共鸣。
如果为姐妹花的友谊地久天长感动,我们到底在感动什么。
事实上,大多数男导演也和郭敬明一样,并不懂女性情谊。
戏里,频繁上演好姐妹爱上同一个男人,为此关系破裂的情节,生活中真的常见吗?
《七月与安生》的成功,在于重点避开三角恋纠葛
男导演,不是拍不好女人。
相反,一些大师级男导演,反而更擅长拍摄女性。
张艺谋在自己的电影里,不厌其烦地塑造农村女性的坚毅形象,王家卫用风格化的造型带来王菲的加州梦、张曼玉的旗袍魅影。
李安的玉娇龙和王佳芝,像是一根玉刺久久梗在心底,徐克能改造出女演员的英姿,也能无限放大她们的娇媚……
这得看,创作者是把女性角色当工具,还是值得书写的人。
-End-
往期推荐
网站开发网络凭借多年的网站建设经验,坚持以“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化”为宗旨,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品质建站服务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如果您有网站建设、网站改版、域名注册、主机空间、手机网站建设、网站备案等方面的需求...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13245491521 13245491521 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 项目经理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