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瑞幸幕后文案何帆:我从来不怀疑文字的力量
今天访谈的主人公,何帆,我们从瑞幸杯套文案认识她。
瑞幸×《长安的荔枝》、瑞幸×褚橙、轻轻茉莉的文案都出自她手。
数英:再让你重新做个自我介绍,你会说什么?
何帆:我是一名新手乙方,多栖乙方。确实很新。
2024年年底刚成立工作室“奇想妙意”——这是她第一份乙方工作。
此前都是甲方,用一颗豌豆差异化开启新氧青春诊所的品牌之路,用内容叙事带动Grid Coffee逆势增长。
她说他们的优势是“更懂怎么帮甲方解决关键问题”。
确实多栖。
写文案、做创意、做周边、做品牌咨询、做活动,样样都能来。
“我喜欢做些之前没做过的事,会让我很兴奋。”
上次我们看到了她写文案的一点心得,这次2小时的交流,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更立体的何帆。
她说,这是第一次正经地接受访谈。巧合的是,定稿的今天,也是她的生日。在这个生命旅程中的独特路标下,她进行了一次深度回顾:
关于如何理解内容、如何发挥内容自传播力、如何从0到1搭建一个品牌,她把她的所思所想都分享了出来。
你将会看到一个“把自己作为方法”的真实个体经验,一个敏感细腻的人,如何在嘈杂中尊重自我感受,走向自由。
我从来不怀疑文字的力量从好友张卓的表述中——文科生,中国最好的文案大师之一(她心里认定的),我们预设何帆此前的工作应该是与文字相关。
结果不是。除了毕业于对外汉语专业,读书时期作文被当成范文、发表过一些青春文学之外,工作之后,她离文字反而越来越远,“好像和它们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好了”。
她专门给了一个人称,语气中带点遗憾,好像渐行渐远的好友。
直到2022年,接管Grid Coffee的品牌工作之后,何帆才真正开始写商业文案。
但她说从来不怀疑文字沟通人心的力量,尤其“文字对生意这件事是有帮助的”这件事。
先简单介绍下Grid Coffee。
成立于2021年底,从街边卖黑咖啡起步,强调全系单一产地和基本款,定价人均30元的大众精品咖啡。
三年前,何帆加入,和团队从0到1搭建起内容体系。
过去两年,每杯成交价上涨了10-20%,咖啡反而卖得更多了。
PS:Grid Coffee的文案是何帆和团队一起创作。
(数英此前也有报道)
回到最开始,一个定价不算低的咖啡品牌,如何让人们停住脚步?
具体到文案,他们会在意文字是否有交流感。
当然这是前期经历大量尝试得出的。
何帆告诉我们,Grid几乎不做任何营销广告,也不做投放,只能靠一次次的内容策划,带去认知,带来生意,而团队人很少,自己要事无巨细。咖啡茶饮是能直接跟消费者做沟通的行业,一句话出去有没有反应很直接。
Grid Coffee 把“单一产地”作为核心卖点,按照常规思路,就是放大产地特色。文案着重写风味,写前调、中调、尾调,竭尽形容词,“写到你想喝”。
早期文案风格
后面发现,普通消费者对此几乎没有认知,除非是特别懂咖啡的用户,才能共情品牌所说的坚果调、柑橘调。
直到一个新产品出现,原本叫“拿铁Pro”,奶量更少风味更浓。何帆换了个思路,叫它“聪明拿铁”。既说拿铁本身,配方聪明,也在夸消费者,那些愿意为了风味而舍弃杯量的人是聪明的。
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。
大家点单的时候,只会因名字而好奇,主动问店员:“诶?这是什么?喝了会变聪明吗?我想喝一喝。”甚至开始和朋友玩梗,@好友来一杯聪明拿铁。
最后,在没有任何其他动作的情况下,“聪明拿铁”从拖尾产品一跃成为销量top3的尖子生,至今畅销。
何帆后来总结,“应该是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”,这种情绪钩子的设置成为可复用的方法之一。
文案不是自我创作,但凡有目的的表达,就注定要能被理解。
方法同样在去年瑞幸×褚橙的联名活动中奏效。
里面爷爷的意象,让很多人感同身受。文案用平实的语言和平常的语气,既展现了橙子成长的过程,又赋予了一层人文柔光。
数英:开头那句“偏偏你来得最晚”定调很巧妙,怎么想到的?
何帆:我们先从中国古人那里找灵感,当时发现很多诗人都觉得霜后橙是最好的,像黄庭坚写‘天将金阙真黄色,借与洞庭霜後橙’。而且它和褚时健的精神很适配,他晚年才做这件事,所以说霜后橙和来得晚这件事比较像。
至于为什么从爷爷角度切入,第一是因为褚老本身有些争议,第二是时间久远,很多年轻一辈——瑞幸的目标用户可能不太认识他。
经过多轮讨论,决定去挖掘一些普世共通的情感,即使不知道的人也能有所感触,于是落到爷孙的家庭关系里面。
而且这个东西越举重若轻,越天真越好。因为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,他们总想着家里最好的东西要留给孙子回来吃。
这种家常般的叙述,远比精心编排的励志脚本更动心。
这个杯套文案带来的好评也超出预期,网友称之为“年度最佳文案”,不少人想起了自己的爷爷。
“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、情感的流动,正是我们想挖掘的。”
这也符合了此前何帆说的,爱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,基于人类大情绪去找对话入口。
比如豆瓣9分以上的电影,前250名一定是人类的大情绪。再比如安徒生童话、格林童话,还有好多名著,这么多年还在传阅,也一定是人类的普世情感。
借此,我们多问了一些关于文案写作的技巧。
数英:在写的过程中,你会让自己表达得尽量精准吗?
何帆:会,因为我非常讨厌用形容词,那种不常见的、笔画特多的,都不太喜欢。当然也是经历过阶段,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郭敬明,喜欢放一堆形容词。
但现在写东西,最喜欢的还是讲平常人、平常事,说平常话。
Grid Coffee×三源里菜市场
在这里歇歇脚
再回家,好好露一手
冷风不进家门,
此刻,热气腾腾。
Grid Coffee 热饮系列
衣物多添一层,
风味也是。三分钟热度,
也不错。
Grid Coffee×依云
除了等,其他自然发生。
天生就好。
数英: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写作习惯?
何帆:有一个,我非常喜欢扒苹果的官网。每次上新产品,我都会去看,它不用形容词,不用谐音梗,但每一个字说得很精准,有很多双关,中文造诣非常高。比如之前看到的“举不胜举”,他会把一些你平时很难去抓出来用的词,用得特别好。
而且它不炫技,看苹果的产品介绍文案,即使我不懂技术,也能看得懂。不像很多其他品牌,所有字都认识,但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苹果的每一句文案,我认为它是在跟我沟通的。
以前还会去摘抄,尤其看到一些词会觉得非常神奇,“怎么还能这么表达”?
(苹果官网近期的产品文案)
数英:这其实挺难的,需要去找。找不到那个字的时候,你通常会做什么?
何帆:看诗集。因为看电影其实没什么用,看书太慢了,诗集篇幅很短。
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,诗歌往往是做情感交流,又深厚又凝聚又浓烈,所以每次会先想我要表达哪一类情绪,然后去找这一类相关的诗人写的东西,看他们用什么样的意象,怎么去讲这件事。这是我找reference的一个方法。
数英:有特别的诗人或作家影响过你的文字吗?
何帆:多多少少都会有。但我个人蛮喜欢的文风,还是偏王小波那种,挺白描的,稍微带点意趣。外国诗人我比较喜欢聂鲁达。
受聂鲁达启发的创意,以卡片为媒,为爱应急
数英:你认为好文案的标准,除了有交流感,还有什么?
何帆:要让人看得下去,然后看得懂。我后来也一直在招文案,收到很多简历,但很多文案可能还停留在看不下去和看不懂。
其次是能引发共鸣,成为嘴替。
之前我说人类表达欲很强但表达能力差,有一个例子。现在不管到哪旅游都有个牌子,写着“我在XX很想你”,其实大家有表达欲,到了某个地方,想着我爱的那个人,想跟TA分享,但是很多人无法表达,所以当有这种路牌出现,每个人都想去合影。
在每次campaign里面,我们一开始都会去设计这么一句大家想要合影的话。
虽然很主观,也没有任何数据说明这句话就一定会打动人,但我们策划的时候,一定会把它放在前期工作中。
比如,雪花静悄悄,我们知你特别。
(图源小红书)
比如,就不祝你好运了,祝你乘风破浪。
(图源小红书)
数英:短视频出圈,文字式微,杨飞也说“因文案获得品牌好感太难了”,如何看待文字在当下的力量?
何帆:把边界放宽,文字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抛下我们的东西。
比如我们那一代人,很多人都听歌,歌词是文字的载体。你会发现,小时候的世界观、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,几乎都跟你喜欢的歌手对齐。我那时爱听五月天,因为他词里面有许多不服输的地方、叛逆的地方、天真的地方、朋克的地方、执着的地方。
听《倔强》里面唱“我的手越肮脏,眼神越是发光”,觉得自己能克服所有困难。
所以在文字安慰人心的这一点上,我从来不怀疑。
做品牌是一件很具体的事“艺术不完全是靠想象,艺术很具体,你对今天早上那一束阳光的感受,是很具体的,要把握那种感受,一定要把它做出来,通过雕塑或者画画,色彩的调配,物质性很强。”
——项飚
对何帆来说,做品牌就是这样一个把具体吸纳、再还原的过程。
文字,往大延展,就成了内容。
把对世界的感受做出来,就是品牌。
“聪明拿铁”的案例带给何帆新的思考,她代入自己,“当我们想尝试某样东西时,除了能够理解它所描述的味道,还有一种可能是引起了自己的好奇心。”
以好奇心为策略原点,Grid Coffee打造出自己的一套内容体系。
一年分成四季,两季讲产地,两季讲产品。通过风物故事或鬼马脑洞,去勾起大家想尝一口的欲望。
“我们不想拍云南咖农讲我的咖啡如何,很像扶贫广告,而且对用户来说太遥远了。但人其实是可以通感的,如果我觉得这个地方神秘又浪漫,这种感受会通感到味觉。像云南产地季、甜的肯尼亚,都是这么来的。”
云南产地季,叙事重心放在云南的鬼怪故事。
她找来《中国奇潭·鹅鹅鹅》导演胡睿,创作了一支高格调动画短片《马鹿舞》。
短片中讲述了马鹿舞的来源,带出一片神秘异样的风土文化,把在地吸引力转化为产品力。
《马鹿舞》
去年肯尼亚产地季,拿着来自肯尼亚的咖啡,何帆从产品找到灵感。
肯尼亚的豆子因双重水洗而呈现一种莓果调,甜感很高,他们决定从“甜”出发,把内容叙事落到动物关系上,尤其是哺乳动物之间的关系。
挑选了动物贴贴的照片,让大家感觉甜甜的
杯子印的一句当地谚语,一语双关
杯袋文案
从情绪出发,遥远的肯尼亚产地文化被带到大家面前,热浪之下亦是情感汹涌。
数英:我们发现,你策划的内容都有个明显的叙事线。
何帆:对,你看大家最愿意为了品牌溢价去买单的其实是时尚行业。不管是奢侈品牌,还是独立设计师品牌,它每一期都有一个完整的叙事线和表达主题。
那落到我这,在做内容策划时也会想:我的灵感是什么?基于灵感落到产品上又是什么?我这一期要讲一个什么主题?
数英:你的叙事线通常源于哪里?
何帆:我的个人经验和感受。我总是在跟团队说,所有的灵感其实是你的生命力和表达欲,你喜欢什么?经历过什么?你得从这个世界输入,然后才能输出成品牌campaign。
比如推宝藏冰咖季,我刚好看了一本书叫《海妖》,它是一本完全胡说八道的书,里面画了无数个海妖形象,并说明了每个海妖的习性是什么。我就说做个海妖主题。
沿着这个概念,产品和视觉调性就定下来了,一种探索冒险的氛围,然后所有的文案跟着视觉走,说一些完全不存在的东西。
版画风格的海报,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文案
探店打卡变成了一场海上寻宝游戏
后来,新氧青春诊所的“豌豆”概念,来源于“豌豆公主”的童话。
豌豆,故事里公主睡眠的阻碍,在这里被隐喻成女性变美路上的石子,品牌是那位拿走豌豆的人,呵护每一位豌豆公主。豌豆也是敬畏,敬畏专业、较真细节,提供周全的服务。
数英:你提到“文字定调和视觉定调”两种方式,实际上你们如何推进一条内容?
何帆:这是我的一个工作方式,方便团队内部对齐。因为团队里有两种人,一类是设计师,一类是创意策划和文案,只要我一方面的调性定下来之后,另一方面就一定会匹配着,和它变成一个言行一致的东西,形成特定氛围感。
像云南产地季,胡睿的视觉风格非常强烈,那一定是先视觉定调,我们跟着“万物有灵”的氛围去写。
像云南版的第二期——云南罗曼蒂克史,是典型的文字定调。
那年推一个偏茶感的咖啡,我当时想到了木心的那句话“好的坏的,过后想起来都很罗曼蒂克”,讲的是一种回甘的体验。接着定下了这个主题,再往下去找云南的神鬼传说里有没有爱情故事,最后找到了一个孔雀公主的故事。
视觉也好,文字也好,作用是有了一条主线,明晰了我为什么会这么做。不论先定调哪个,都能互相匹配,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。
围绕“罗曼蒂克”做视觉和周边
在何帆的诸多项目中,都能瞥见这种对品牌表达言行一致的坚持。
统一的叙事体系,放大一种氛围,触达一个核心情绪点。
“在产品价值之外,品牌还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?对线下茶饮来讲,一个是空间价值,一个是情绪价值。
我们能提供什么内容给你,内容又能代表哪些情绪价值,而且这些价值又能和产品相匹配。这都是我们经常思考的。”
比如,Grid×依云的联名中,何帆从冷萃这一反效率的工艺方式上提炼出“不慌不忙”的情绪落点。
不论是依云还是冷萃咖啡,都要慢慢等,风味才会来。人最好的状态也是这种不着急的状态,不疾不徐,等结果自然发生。
这种治愈性到了线下,变成一个天光云影的观赏空间;
拿到手里,是一张晚霞报纸和一个阿尔卑斯山晚霞做成的冰箱贴,上面的文案同样熨帖:
若天性使然,请任其发生。
天分,值得等待。
退场文案,好会写
「咸芝士银行」变成一个守护芝士银行的故事,芝士的美味扩展为有内容的、可回味的开心。
四大职员的角色介绍和周边
瑞幸×褚橙的联名中,爷爷的心意,延伸出新的指向:一张小板凳,寓意四平八稳,一张刮刮卡送去好运。
在何帆看来,做好一个品牌,就是经营好每一处触点。因为“消费者是通过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”,大到一个营销主题,小到一句话、一个周边,随时随地影响着用户感知。无需任何广告逻辑的表达,只是用感受、精神、氛围拨动人们的直观感受。
在线上,设计和文案共同构成用户的视觉感知;到了线下,产品、空间装置、拿到手的物料、海报等等,消费者用五感感受着这个品牌。
所以,在被问及“要不要品牌部”这个问题时,何帆从既往经验视角提供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:
品牌是客观存在的结果,不管你做不做物料,只要被人看到,就是品牌。
像我昨天看到,一个高档品牌的柜姐把打折的产品像白菜一样摆在花车上,发了个朋友圈,意思是大家可以选购。其实我挺喜欢这个品牌的,但在那一瞬间,顿时觉得它不美了。
我一直觉得,每一个跟消费者发生接触的点,都是品牌在做沟通。
像这个私域的朋友圈,用户看完肯定是想这个品牌怎么样,而不是这个人怎么样。
做品牌这件事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——大投入、请明星代言人、有个IP。品牌可能是踏踏实实地把每一句话说好,把沟通体系建立起来,把你和消费者放到对的位置上,这对小品牌来说更为重要,因为它在打基础。
放到品牌这边,则要想清楚自己的品牌人格是什么,要和消费者沟通些什么。
何帆认为,人想和品牌成为朋友,一定是经过大量交流,慢慢深入了解更多面的性格,产生吸引力。平时通过产品交流,只能发现其中一面,还要其他内容来补足。
实践中,何帆在宣讲产品之外,会固定输出一些品牌态度相关的海报,以此清晰品牌气质。
同时,用品牌杂志为载体去沟通更多。“咖啡和医美都有一定的理解门槛,需要这种深度交流来建立信任,而且杂志也有适合的场景,像用户在等候的时候可以翻开看看”。
沿着这条思路,何帆觉得,品牌杂志要有利他性,“当成商品详情页来写肯定没人看”。从营销campaign入手,做发散延展,要讲产品又不止于讲产品,讲他们好奇、我们也想说的那些场外知识。
《追山羊》讲肯尼亚豆子,也说产地的生灵
新氧杂志《豌豆》说声光电,也说自然能量
像人一样,通过连续不断产出高质量的观点,提供着比简历更丰富的信息量,而且更加真实。这些内容成为品牌与更多人链接的关键。
《追山羊》发刊词
或许,内容和广告的区别,根本不在于形式、媒介的不同。
真正定性的是,是用户的反应,愿不愿意主动看。
以上这些无一不是最终落回产品本身,何帆有一个天然的“用户视角”,时刻提点自己离得够不够近,这个概念能不能被理解。正源于这份从“我”出发的理解与共情,消费者反而会主动寻来。
也让我们知道,吸引比取悦更重要。
爱具体的人,爱跟我在一起的一切一个品牌的从0到1,折射到个人视角,同样也是ego不断被喂养长大的过程。
当我们问到,“很多项目是从你个人体验出发,会不会担心过于个人化而变成了一种自嗨?”
她回答“会”,“会有一些验证,这些验证过程不能太多,否则影响到我自己坚定的那部分,这个项目就会变成什么都不是。因为最终无非是我来承担结果而已”。
圣诞季反向营销
当所有人都在圣诞节做甜的东西时,何帆洞察有些人不爱吃甜,比如她自己。
从“每一种情绪都合理”角度出发,她用“独特”来共情这群小众口味。
这期间,何帆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自我发现,首要是“尊重自己”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她和大多数人一样,在意各种评价,即便花过8个亿的预算,依旧想证明自己,“那些其实都建立在别人身上,依然害怕被替代”。
在Grid这段时间里,这种主体性的感觉变得直接而具体,“当你真实地搭建过一个东西,会知道自己是有盖房子的能力的,你不会饿死,你的信念感也会一层一层地搭建出来”。
在一个标签横行的年代,大部分人犹疑、恐惧、退让,何帆再一次提醒我们,保护好自己的感受,正视它,持续地回馈它。
“不为自己任何的一个想法和想要的东西羞耻,我现在就是尊重自己每一个好恶,享受每一种情绪。”
在她的视角,爱跟她在一起的一切,胜过其他。
身边的物。公司介绍中,Mac 是团队核心成员之一,“首先是它真的很贵,写上去显得我们有实力;其次是它真的很累,天天要做各种各样的渲染,甚至周末我们下班了,它还在那边工作,干一整天”。
身边的人。那些热点、social梗都稍微有点远,她更在意个体叙事,“那种偏细腻、偏女性、偏要给情绪价值的东西,我们会非常擅长”。
身边的小事。那些周边、那句文案、一个及时调整,“当一个用户看到一个小小的细节,被打动的时候,我就特别快乐,这是我人生的一点小幽默感”。
这种对感受的保护,延伸到工作优势上,即是一种高度敏感的共情力,造就了个体体验能被有效觉察、提炼的关键。尤其是当下,个体叙事成为主流,感同身受成了最有力的渗透。
看到这,想必也理解了,瑞幸杯套文案的出圈,Grid创意内容的感召力,为什么能打动我们?因为真实、能看懂、甚至能摸到那种感觉。
最后访谈中,何帆呈现出一种强烈的、罕见的真诚,她反复强调自己的「散漫」。
几乎没有职业规划,每个职业经历都是在某个契机下,被推了一下,就到了那个位置。
工作室没有KPI,只想每年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,留出时间出去玩。
还提出“做品牌就是要会玩儿”,“不要对任何事情有付出感,一旦发现立即停止”。
听起来特别P(随心所欲),但还有一个不同的解读版本:
工作状态下我是个工作狂,每个细节都会盯得非常非常死;
只是我警惕自己变成讨厌的大人,警惕自己永远活在一个又紧张又忙碌的状态中。
有了付出心态之后,事情会变成压力,很多美好都会感受不到;
只有享受这个世界,才能把真善美更好地翻译给你的客户、你的消费者。
想到日本文学家多和田叶子的一句话,“懒散是件像样的工作,而且需要勇气”,她说自己没有一个顿悟瞬间,只是走着走着,就有了这种勇气。
这份勇气帮她拒绝冷漠,拒绝做得正确,拒绝庸常,拒绝勉为其难。从而有余力去尽兴吸收生活给予的一切,滋养、丰富、调动,和人发生持续有效的互动。
这无疑是,生活取代论证的最佳案例。
▼
【一个快问快答的彩蛋】
Q:你最喜欢的事情?
A:做没做过的事情,我会对它充满创造感,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一样,沉浸在搭建过程中让我非常舒服。
最近沉迷于做线下,给新氧做了个pop-up,现场热度堪比抢LABUBU。
Q:近期看得最有感受的一个项目?
A:去年Moncler的“天才之城”,那简直是我的梦中情活动。它搭了一个巨大的场子,请了很多艺术家来做装置,像是搭了一个乌托邦,24小时就把它拆掉,我蛮喜欢的,就是非常非常自由和浪漫的一些东西。
Q:近期感动到你的作品、电影或一些场景?
A:推荐大家去看《F1:狂飙飞车》,虽然是个大商业片,但它像20年前我在电影院看到最好的电影。
尤其是里面的BGM,你完全不用考虑剧情,它给你的就是原始的多巴胺的提升和人类体育精神,你就感受情绪就好了。
Q:最近让你深有感触的一句话?
A:如果你写不出,你就不该写。为什么非要为此呼天抢地的?回家去吧。找一份工作。把自己吊死算了。可就是别再谈写作了。你根本不会写。
这是海明威写的,哈哈哈哈,写不出来就算了,非常安慰我。
那就用这句话,与大家共勉吧,哈哈。
采访:Ruonan、倩倩、Weavy
撰文:Weavy
【往期回顾】1.2025数英奖参赛指南,报赛就趁现在!
2.8月营销日历必看丨立秋、处暑、七夕3.对话三位广告阿康,走与留的知无不言4.且悠,凭“感觉”取胜5.路易威登这艘船,斥巨资,不为当网红百万广告营销人,都用数英更多行业信息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↓↓
阅读原文
网站开发网络凭借多年的网站建设经验,坚持以“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化”为宗旨,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品质建站服务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如果您有网站建设、网站改版、域名注册、主机空间、手机网站建设、网站备案等方面的需求...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13245491521 13245491521 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 项目经理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