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望2019:我们向当下提出的10个问题
21世纪的「20年代」悄然来临。对大部分人而言,生活仍按部就班、日复一日,年岁交替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。
我们依然处于科技的寒武纪。
过去一年,作为20万年人类历史的代表,我们第一次目睹了5500万光年之外黑洞的真实样貌;NASA的「新视野」号探测器飞掠过柯伊伯带天体「阿罗科斯」,完成人类天文探测史上最远的一次「邂逅」;洞察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捕捉到「火星地震」,而嫦娥四号则带着全世界的好奇与期待,揭开我们从未见过的月球背面全貌。
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,不断重申探索未知是科学的使命所在。科技发展让人类得以到达遥远的场域,探索宇宙奥秘,倾听「远方的哭声」,也让我们完成先辈未能完成的夙愿,不断拓宽认知边界与想象力空间。
与此同时,技术也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,深度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。
在过去一年,我们目睹了技术所创造的社会巨变。Facebook推出数字货币Libra,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全球金融支付系统变革;埃隆·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,「思维外包」或将很快成为现实;通过AI将记忆保存在云端,第一位数字人出现,人类永生夙愿不再是虚妄。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,5G成为每个普通消费者可使用的技术;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悬浮列车正式面世,进一步消弭距离与空间……毫无疑问,这些变化会重塑既有社会运作方式,也会影响人类未来命运。但是,在2019年,技术发展呈现的另一面也让人感到困惑。
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基因编辑婴儿研究成果,震惊中外科学界。当技术被肆意用于鲜活的生命之上,让醉心于「技术平民化」的我们大惊失色。
人工智能公司的人脸识别产品进入课堂,看到屏幕上的稚嫩面孔与冷冰冰的情绪数值,不禁让我们思考,技术带来的安全承诺与隐私风险到底孰重孰轻。
AI换脸(DeepFake)技术普及、换脸软件ZAO的刷屏,也引发了人们对AI时代如何保障隐私权、肖像权等基本权利的大讨论。
千人千面的信息流成为资讯产品标配,互联网创造的「拟态环境」愈加真实。当社交媒体上情绪、理性、偏见、误解鱼龙混杂,我们几乎不再能区分什么是真相,什么是假象。
人与技术的关系议题,从未如此强烈地陷入二律背反的境地。技术的发展,给我们带来即目可见、近在咫尺的福祉,但技术的另一面,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与察觉。
我们担心人类会被技术反噬,担心启蒙理性走向自己的反面,担心英雄成为恶龙。
过去的一年,你是否也在关心这些问题?
回望过去的二十年,人们已习惯于技术以各种形式内化为世界的一部分,在这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,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与技术发展如影随形的焦虑,在新的数字世界如何安顿。
无论是对未来,还是当下而言,都有必要为快速发展的技术设立规则和边界,以确保这一轮技术革命真正惠及人类,最大化它创造的社会福祉。
这是腾讯将「用户为本,科技向善」上升为公司愿景的出发点之一。这是对用户的承诺,对未来的期许。
值得注意的是,纵观过去一年,不止腾讯一家公司在关注科技向善。
众多科技企业、研究机构等社会各方在向善理念的引领下,尝试修复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带来的阶段性问题。
科技向善正在从理念与愿景转化为多方的集体行动,贯彻到行业规范、商业战略和产品细节中。
比如针对基因编辑事件,国内百余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、抵制技术滥用,对伦理委员会审查职责的呼吁再度成为学界与社会的重要议题。
针对人脸识别带来的隐私风险,Facebook宣布提供可开启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的切换按钮,如果用户禁用人脸识别,网站就会停止在图像上自动标记该用户。
科技向善这一大型社会行动的下半场已经开启。未来努力的方向,一是利用科技的力量,促进社会整体福祉的提升;二是面对那些潜在的风险,及时寻求共识与解决方案。
从2018年开始,腾讯研究院持续推进对「科技向善」理念的探索,致力于对相关行动实践的发掘,“科技向善·过载”与“科技向善·刷新”两届论坛吸引了各界对这一理念的认同、对这一话题的关注。
1月11日,腾讯研究院将再度思考科技向善,邀请你共同迈出「千里之行」的第一步。【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】
网站开发网络凭借多年的网站建设经验,坚持以“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化”为宗旨,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品质建站服务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如果您有网站建设、网站改版、域名注册、主机空间、手机网站建设、网站备案等方面的需求...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13245491521 13245491521 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 项目经理在线